您当前位置:江西省园艺学会 >> 科技服务 >> 浏览文章
辣椒死棵的原因及防治措施
  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更新时间:2008年07月30日    文章作者:佚名
 

     (本文摘自中国农业技术网    作者:网络转载)

     辣椒死棵是目前辣椒生产上最为头疼的一件事,这几年给椒农造成的损失不小,有的椒区甚至因为死棵被迫转为生产其它蔬菜。那么辣椒死棵是怎么回事,又应该怎么防治呢?
  发生原因分析
  种子带菌是其一。
  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,也是新菜田发病的初侵染源,不经检疫的种子随意调运,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病害范围;播种前不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工作,也给病害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。
  重茬栽培使土壤中菌源积累,加重了病害发生。
  保护地复种指数高,轮作换茬有困难,连年重茬栽培使土壤中病菌含量不断增加,加上保护地高温高湿的小气候,适宜病害发生,引起病害加重。
  不当的栽培方式、不合理的灌溉方法给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。
  据调查,一般平畦栽培发病重于高垄栽培,大水漫灌或灌水次数多的田块发病也较重。
  定植时期过早也是造成辣椒死棵的原因之一。
  近年来,部分菜农只顾一味赶早,盲目的提早了播期和定植日期。尤其是去年我省昌乐尧沟等地,多数菜农均在7月中旬已经定植,由于光照强,气温闷热,空气湿度大,再加上定植过深,导致的黄叶死棵现象严重。
  生长期内病菌感染。
  根据近几年调查研究,目前在寿光市引起辣椒死棵病的病原有2类3种。
  一类是细菌侵染,如青枯病。
  该病多从枝条顶端叶片开始萎蔫,伴随整株叶片同时萎蔫青枯,病程较短。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,纵剖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,横切面保湿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。
  另一类为真菌病害,主要有枯萎病、疫病和菌核病3种。
  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大量脱落,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,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。疫病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,以坐果后最易受害。成株期受害时,病部形成长条形斑,病健交界处明显,病斑凹陷或稍缢缩,病株叶片萎蔫脱叶致死亡。菌核病菌核病为害茎部或枝叉处,湿度大时,病部长出白色菌丝体,后期可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,最后植株枯死。
  其中疫病的发病比例最高,约占死棵田的70%,这种病发病快,特别是高温浇水后,数小时就可以大面积感病,不仅幼苗可以感病,而且成株的茎、叶、果均可感病,传播速度也较快,为害较大。
  其次是根腐病,约占死棵田的20%,一般是挂果后开始萎蔫,主根发生褐色病变,根皮容易剥离,使椒果不能正常成熟,根腐病具有病程长、前期难发现的特点,一旦发现为时已晚,所以早防是至关重要的。
  青枯病和枯萎病发生的比例很小,但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,不仅传播快,而且病程短、死得快,经常是毁灭性灾害。
  具体防治措施
  防治辣椒死棵就是要同时防治这几种病害。要防治首先要了解这几种病害的特点:这几种病害都能借水传播,病源菌多在土中,能在土中侵染辣椒根系,而像疫病、青枯病,还可以直接侵染辣椒的茎叶等地上部器官,可以说它们能够全方位地侵染辣椒;根腐病、疫病可以在苗期侵染辣椒,也可以在成株期侵染辣椒,可以说是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。
  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,有的菜农用嫁接来防止死棵,有的用药剂熏蒸处理土壤来防治,各有利弊。经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检验,有关专家总结了一套防治辣椒的死棵的技术,在这里介绍一下。这种方法针对死棵病菌的全生育期侵染的特点,在防治上采取从地下到地上全方位、从下种前到收获后全生育期防治的策略。其具体做法是:
  清洁苗床
  虽然这几年购买成品苗的农民越来越多,但多数农民仍然是自己育苗。自己育苗就要注意苗床干净,首选是新土,其次是苗床处理消灭病菌,可用苗菌敌等药剂。
  移栽用药
  适量的向农4号,移栽时穴施,每亩1000~1500克,施用前可先掺土拌药,以方便使用。
  加强灌药
  定植后一个月,再用以上药剂灌根,稀释倍数600~800倍,同时也可叶面喷施。
  定期喷药
  定期喷药预防,可选用广谱性杀菌剂大生—M45等,或向农4号800倍,每隔7~10天喷一次。
  当然,如果能够合理全面地施用生物菌肥,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,也可有效预防辣椒死棵现象,如定植后冲施海力土壤调理剂(每亩地6升)或活粒EM菌、肥田生生物菌肥等,坚持使用效果更好。

   上一篇:西瓜草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           

   下一篇农用尿素的合理施用 

声明:本网站为纯公益性网站,无任何商业目的,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以作参考。

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,本站将立即改正。